六盘水市财政局“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及2021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 2021-08-11 11:55 字体:[]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和历年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保六稳六保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力保障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十三五取得成绩

(一)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重点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升财政收入质量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3.69亿元,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95亿元,年均增长-4.99%2016年税收收入完成94.81亿元,2020年税收收入完成60.06亿元,年均增长10.79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3.4亿元,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14.76亿元,年均增长2.66。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8360元增加到8993元,年均增长1.84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年累计629.79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13倍;税收收入5年累计437.8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27倍;年均税收占比为69.52,比十二五时期高7.37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有所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年累计1535.2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48倍,有力保障了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面加强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化解风险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统筹处理发展与风险的关系,以债务降等级防爆雷为重点,千方百计筹措偿债资金,全力争取上级支持,通过展期、调整还款计划、借新还旧等途径缓释风险,全市债务风险基本可控,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债务违约事件,极力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

(三)充分发挥保障职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在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坚决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聚力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了向上争取资金、绿色产业基金、涉农整合资金和本级专项资金四位一体的投入保障机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产业、带动脱贫增收,全市投入301.6亿元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助推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顺利脱贫摘帽,全市62.6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贵州率先实现市域整体摆脱绝对贫困,圆满完成国家和省对市、县的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考核。

(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助推发展提质增效。

密切关注中央和省政策、资金动向,用好《六盘水市直单位向上争取资金考核办法》,压实部门争资责任,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充分发挥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等政策优势和中央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等积极财政政策利好,继续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2016-2020年,全市争取上级补助收入从153.86亿元增长至209.17亿元,年均增长7.98有力为拉动内需投资、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基础

(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治理能力。

始终坚持优化服务,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迎接新机遇新挑战。持续落实“营改增”与“减税降费”政策,“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减免税费101.7亿元、累计减征各项社会保险费24.51亿元(含2020疫情期间阶段性减免7.2亿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降费1.67亿元;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打破预算支出安排固化僵化格局,改变原有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切实提升预算安排精准性、科学性。持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度,实现财政资金拨付从单位跑腿数据跑路的转变,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正式步入无纸化时代。扎实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全市累计完成751家,实现了辖区内非税收入电子缴款方式全覆盖。创新非税征缴管理,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一,到省通报表扬。

二、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在受疫情冲击和减税降费影响,国内外经济普遍下行,财政部门认真统筹好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95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0.06亿元、同比下降14.62,非税收入完成48.89亿元、同比增长34.07,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35.42亿元,增长2.51%其中:全市重点民生支出完成101.1亿元,增长10.1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4.66%反映我市持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可持续性取得了进展财力更加聚集重点民生领域,财政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二)紧盯化债目标任务,固守债务风险底线。

开展展期谈判化解风险在市领导和债务专班的指导调度和率先垂范下,通过展期、调整还款计划、借新还旧等途径,缓释风险债务;盘活资产资源化解风险,通过招拍挂土地、争取土地纾困资金、转让部分股权和盘活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等方式,增加收入用于化解债务风险;四是争取上级支持化解风险,今年以来,争取专项债券资金68.18亿元、争取省金控集团和省交通厅化债资金,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债务违约事件,极力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

(三)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提供充足粮草弹药。密切关注中央和省政策、资金动向,用好用足中央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积极财政政策利好,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加强汇报对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2020年,全市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09.17亿元,增长15.29,增加27.74亿元,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粮草弹药保障

(四)树立过苦日子思想,强力兜牢民生底线。按照政府带头从严从紧过苦日子要求,坚持厉行节约、量入为出、有保有压、可压尽压原则,用好预算绩效管理“1+3+7”制度体系和“1+N+X”审议方式,改变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压缩行政公用经费6%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压缩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20%用于保障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需求,强力兜牢了民生底线。特别是首次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根据2019年项目预算评价等次,有效运用2021年预算安排的524个项目,压减财政预算2,655万元,取消绩效评价结果等次为的项目3个,打破长期固化的财政支出格局,迈出了零基预算改革最重要的一步。

(五)发挥财政职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协调人行和有关金融机构,开通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快速通道,建立库款保障机制,物资采购建立绿色通道,千方百计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和快速拨付,全市共投入疫情防控资金42,257.03万元有力保障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出台《六盘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防治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强化日常监管,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了防控资金专项检查,检查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8,084.44万元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三是制定《六盘水市财政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常态防控机制,落实落细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力决战脱贫攻坚

一是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只增不减,市级预算安排脱贫攻坚资金1.12亿元,争取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4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决战二是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全市实际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6.98亿元,完成支出14.7亿,促进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持续投入,全市财政资金变股金1.99亿元,创建财政资金股权化示范点5个。向上申报绿色产业投资基金获批项目20个、金额56.52亿元,投放项目22个(含2019年已审批未投放项目)、金额38.76亿元,有力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挂牌督战督促县市区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深入4县市区开展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延伸检查乡镇13个,实地查看项目34,规范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

(七)聚力恢复社会秩序,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兑现规上工业企业274户、规下工业企业141户复工复产奖补资金590.3万元。二是向上争取能源资金33301.33万元,重点用于支持电煤企业发展三是兑现65万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奖励2020年一季度销售额拉动行业增长、对行业贡献大的50家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四是兑现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发展扶持奖励资金104.5万元,支持鼓励全市商贸经济上台阶、上水平、上规模。五是预算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六是拨付1469万元奖补资金支持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七是出台《六盘水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减免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实施细则》,减免766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1415.69万元。

(八)全面落实六稳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一是市本级年初预算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16亿元向上争取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1.44亿元重点支持居民就业。二是年初预算安排粮油物资储备支出0.51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33亿元,重点支持粮油储备和粮食生产。三是紧盯市场主体发展短板,向上争取涉企补助资金449亿元支持企业发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28.73亿元为实体经济减负。四是向上争取特殊转移支付资金10.22亿元,特别国债资金11.46亿元,全部精准直达各县区,直达企业,直达项目,有力保障基层运转。五是认真谋划专项债券项目,争取并成功发行专项债券项目61个、获得资金68.18亿元,有力缓解重大民生建设资金缺口。

三、2021年财政收支形势与面临的机遇挑战

20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全党全国将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财政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面临的机遇:一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以及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持,我国的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加上我市煤钢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现代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物联网等七大新兴产业板块加快培育,就业和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将进一步夯实传统税源和培育新型税源,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二是国家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逐渐显现,加上2021年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让利于企业,企业轻装上阵,势必迎来发展春天,财源得到有效培育,我市可用财力必将稳步增加。三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保持可持续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继续发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保持稳定,特别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继续实施,加上省委省政府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轮驱动政策利好,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专项债券等资金的争取,将极大缓解财政压力。四是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和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加上各级党政机关牢固树立过“苦日子”思想,能增能减、有保有压预算与分配机制的完善,势必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绩效,带动财政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应对的挑战:一是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内多地发生散发病例,输入性风险仍然存在,疫情冲击财源建设不可忽视;同时一旦出现新疫情,按照应查尽查、应测尽测原则,完成全市核酸检测费用至少在4亿元以上,全员注射新冠肺炎疫苗费用至少13亿元左右二是受减税降费政策性影响,加上我市主体税源单一,煤钢等支柱产业持续减收,主体税源支撑削弱,替代税源尚未形成,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可用财力严重不足的形势没有改变。三是我市在落实基层三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社会民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刚性支出持续加大,特别是全市未来三年到期全口径债务额度较大,形势极其严峻,风险极其突出。四是据省财政厅反馈消息,从20211月起,上级对地方保工资库款拟按70%调拨,30%市县财政自行筹集保工资等基本民生保障资金面临极大困难

综合以上因素,结合调度县区情况,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101.45亿元,增长1.5(剔除省金控集团投入9亿元资金等一次性收入)。

四、十四五工作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因势而变、守正创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建设高质量财政、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培源、节支、保重、增效、风控上下功夫,认真答好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新答卷。

(一)着力培源,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强化财随政走的政治意识,着力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鉴于未来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市财政收入不确定因素较多。预计2021-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至2025年达到114.51亿元。

(二)着力节支,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树立过苦日子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手大脚花钱。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使绩效融入预算,让绩效服务预算。

(三)着力保重,确保财政平稳可持续发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保基本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以保障。紧扣六稳关键环节,落实六保重点任务,在民生大事、急事、难事上持续用力不断兜牢三保底线;同时围绕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部署要求,大力支持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发展,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四)着力增效,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继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的基础上,谋划新一轮预算一体化改革,围绕资源配置、财力统筹、协同管理等领域重点突破,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带动财政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五)着力风控,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坚决守好底线,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困难挑战的准备。坚持以发展的办法、发展的成果来化解债务风险,规范政府举债及融资行为,完善预警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快债券资金使用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争取债券资金支持,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21工作打算

2021年,全市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承担新历史使命,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自觉把财政资源配置、财税政策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放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把握好工作着力点,继续牢固树立过苦日子的思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政策支持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财力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全力加强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开门红大力支持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发展,继续推进现代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物联网等七大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和实施煤炭产能释放三年攻坚行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涉企惠企支持政策,加大产业和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稳步推进财源建设。同时综合运用税收征管激励机制,切实把带动税收收入增长融入项目谋划、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工作环节,实现市内产生的税收收入全部入库,确保202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预期目标完成和一季度开门红。

(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守风险底线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自觉增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效。坚决落实债务管理七严禁等债务管理要求,用好黄金十条”“五个一批等各项化债措施,严控政府债务增量,依法依规化解债务,盘活用好各级各类存量资产,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千方百计、不折不扣落实成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确保不爆雷”“不冒泡,不拖全省后腿。

(三)密切关注政策动向,保持向上争资好势头密切关注中央和省政策、资金动向,继续用好《六盘水市直单位向上争取资金考核办法》,压实各部门争资责任,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充分发挥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等政策优势和中央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省四轮驱动政策导向等政策利好,继续向上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直达资金、省超调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支持,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树立过苦日子思想,推动财政治理新成效继续树牢过苦日子思想和绩效管理理念,用更广的范围、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去推进过苦日子、绩效管理要求的落实,将过苦日子思想、绩效理念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继续压缩行政公用经费6%、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15用于保障重点民生领域需求。同时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逐步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衔接,为兜牢民生底线、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供良好财力支撑,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